查看原文
其他

昨天朋友圈刷屏的校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樊晓敏 北洋之家 2021-04-03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有温度更有态度
文/ 樊晓敏

昨天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

一位特殊的校长,

在朋友圈刷屏了。

这位校长曾说:

“我可能是世界上

最希望学校关门的校长了,

我希望我这样的学校再也不要有。”



他是国内唯一的

艾滋病患儿学校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创办者,

他是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郭小平。



NO.1

苦吃得多了

就不再觉得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郭小平在山西临汾

第三人民医院担任院长。

因为目睹很多人

由卖血而感染艾滋病, 

他专门针对艾滋病感染者

设立了相关的病区。

遗憾的是,

当时还没有抗病毒的药品,

只能眼看着病人一批批送进来,

又一批批地倒下。

 


这些病人去世后,

他们留下的孤儿又成为他的病人。

他看着这些六七岁的孩子

该上学了却在医院里跑来跑去,

实在不忍心,

就腾出一个病房,

搁了几张课桌,

找来一块黑板、几本书,

一个简陋的小课堂就此诞生!


医护人员下夜班后

教孩子们认认字,识识数,

孩子们就非常高兴。

 


2006年,

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

简陋小课堂变成了红丝带学校,

郭小平兼任校长。


2015年,郭小平做出了一个

让很多人震惊的决定——

辞去临汾市传染病医院院长职务,

成为红丝带学校的专职校长!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他说:这些孩子大多是孤儿,

因为感染了“艾滋”,别说上学了,

连住在村里都很难。

我们不缺一个医院院长,

但是这些孩子们需要我。

 

 

刚开始,授课老师特别难招,

第一个外聘的老师

待了不到一年,

第二个老师只待了一学期。

 

许多孩子

要从认识阿拉伯数字教起,

学习习惯也不到位。

他们乱拿别人的东西,

听到上课铃不知道进教室,

不愿意写作业,

有的还经常偷跑出学校。

 


普通学校的一年级语文课,

两三个月就能教完拼音,

但在红丝带学校,

得反复教一年。


要让孩子们

跟上普通学校的学习节奏,

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

后来有好多人问郭小平,

这些年觉得苦吗?



他说:“不苦,

并不是面对他们我不苦,

而是因为苦吃得多了,

就不再觉得苦。”



NO.2

看他们吃饭

我就心里舒适


2011年,

红丝带学校有了编制,

可以正式招聘老师。

现在学校有编制内老师十名,

编外老师及工作人员数十名。

 

 

校内现有的二十八个孩子,

多在艾滋病确诊后

因为周围人的歧视,

无法继续上学。


有的则因为发病早,

到了八九岁还从未上过学。

他不仅希望孩子

能健康地活着,

更希望他们

能温暖、快乐、有尊严地活着。

 

自从学校创办以来,

他从来没有在家里

过过一个春节。

他说过年大家都挂灯笼、

贴春联、放鞭炮,

热热闹闹,

可是这些孩子没人管,

他不忍心。

 


他告诉男孩子们,

在学校里

凡事要让着女生,

他要他们做

有担当、有责任的绅士。



看到汉服很美,

他就给每个女孩子买一套。

看到她们穿着飘逸的汉服

在学校的花丛中跑来跑去,

他开心得像个孩子。

 

他给孩子们请来美术老师,

培养他们的美感和艺术鉴赏力。

他不懂画,

但是听老师说,

画画用色越绚丽

说明想象力越丰富,

他看着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画,

心底的欢喜难以言表,

 


但他有时候又是那样“冷酷”。

郭小平很清楚地记得,

有一天在学校的旗杆下,

一个女孩跟他说,

长大后想做一个幼儿老师。


他毫不客气地打断女孩,

不给她留任何余地,

说:“不可能,你想都不要想,

将来谁会把孩子交给你?”

孩子的眼神黯淡下去,

低下头不再吭气。

 


他知道伤了孩子,

晚上整夜睡不着,

辗转反侧、十分不安。

可长痛不如短痛,

再痛他还是要说。


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既然这是孩子们将来必须要面对的,

他就必须让他们提早看到现实,

形成抗压的能力,

他不愿意孩子们等到长大后,

再来承受梦想一触即碎的

心痛和无奈。

 

当然他也有特别甜蜜的时光。

他看着当年病恹恹的孩子们

叽叽喳喳地环绕在他身边,

就感到非常美好。



他对《面对面》的记者说:

“今早我在这吃饭的时候,

看孩子们大口地吃饭

我就心里舒适……

有很多人有钱有地位,

可这种单纯的满足

他们却没有。


更令他满足的是,
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关注这所学校,
包括他当年的患者,
也加入进来。


NO.3

我们只是病人

不是罪人


患者刘丽萍

曾经觉得艾滋病很遥远。

她1996年因宫外孕输血而感染,

病毒在她体内整整潜伏了九年。



2005年确诊的那一天,

刘丽萍感到天昏地暗,

在医院大哭大闹,

标注着“病一区”的走廊长且阴森,

像无底洞一样令人绝望。

“我想着我不要进去,

我一进去,

就真成了艾滋病人了。”


一个女孩儿被护士领着

从这里路过,

“胖嘟嘟的,大概只有七八岁。”

女孩儿跑到刘丽萍跟前,

盯着她看,

“觉得你一个大人在那儿

哭什么闹什么?”

女孩叫翠翠,

是因母婴传播而得病的。

 


刘丽萍形容自己

那一刻“忽然就平静了”。

她说:“我想这病孩子也会有?

我至少已经有过几十年的健康人生,

而他们从出生起

就完全没有选择。”

 

刘丽萍开始积极治疗,

病情稳定后,

就来到“爱心小课堂”做志愿者老师。

2006年9月1日,

小课堂升级为学校,

刘丽萍留下做了生活老师,

一直到今天。


十多年来,

刘丽萍如母亲一般

照料近50个艾滋病患儿的

生活起居、治疗服药,

精心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教会他们认同自我。


 

不管多么忙碌,

她都会化妆,

爱抹亮一些的口红,

她说因为“想漂漂亮亮地生活。”


她对人不再遮掩自己的病情,

在反映艾滋病患者生活的

电影《最爱》中,

她和红丝带小学的胡泽涛

作为志愿者加入剧组,

并与另一位志愿者老夏一起

在纪录片中

勇敢地去掉镜头遮挡。



刘丽萍说:“我们只是

感染了一种病毒,

我们只是病人,不是罪人,

我们不是坏人。”


她晚上有时也会偷偷地哭,

但是在孩子面前永远阳光、坚强。

她还说:

“校长是孩子们的影子,

我是他们的样子。”

 

那个叫翠翠的女孩儿,

后来考上了大学。

她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情,

但是在和舍友的一次聊天中,

她隐约感到舍友已经知道了。


有一次舍友帮她叠被子,

药就放在她枕头旁。

那天,舍友突然对她说:

“你要是有这个病,

我也不会嫌弃你的。”


 

她先是为对舍友没有坦诚而愧疚,

后来又感动得哭了,

觉得自己也终于接纳了自己。

翠翠现在已经参加工作,

也有了感情很好的男朋友。

 

一个男孩在上大学时

也谈了女朋友。

刘丽萍不放心,

嘱咐他“你要保护好别人”,

还提醒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和女孩说明实情。

 


终于有一天,

男孩和女朋友说了,

女朋友第二天就不再提这事,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刘丽萍担心男孩受伤,

告诉他谈要认真谈,

但也不要陷得太深。

男孩则告诉她,

女朋友现在常和他说的话题

是在哪工作,在哪买房……

直面他的病情之后,

他们已经在认真规划

属于两个人的未来。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

歧视的坚冰在慢慢融化。

红丝带学校没有围墙,

在刚创办的那些年,

院子里种的果树从来不会遭窃。

大家摘了果子

主动往附近的村庄送,

也没人敢要。 


而现在,

学校收获了果实、蔬菜,

村民们也想来弄些吃。

“以前宣传工作不到位,

大家害怕,可以理解。

后来我们每年都做

艾滋病防治的宣传,

有歧视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NO.4
人最怕有感情
有了感情就出不来了


2016年,郭小平获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颁奖词这样说: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

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

你用十二年艰辛,

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

郭校长,你是风雨中

张开羽翼的强者!

 


但他只是淡然地说:

“也没有那么高尚,

只是和孩子们有感情了。

九年了,能没有感情吗?

人最怕有感情,

有了感情就出不来了。”

 

2017年,《朗读者》节目

几次三番邀请郭小平,

可是一开始他拒绝了。

他说自己学校事务那么多,

也不愿揭开孩子们的伤疤。

但是后来又觉得,

让更多人认识和接纳这个群体,

尤其是关爱这些孩子们

是更重要的事,

就带着几个年龄小的孩子来到节目。

节目中他提到那些孩子的点点滴滴,

几度哽咽落泪。

 

舞台上有一幕

让很多人潸然泪下。

孩子们不过才一会儿不见他,

再看到他时竟蜂拥而上,

争着抢着抱他,哭成一片。



他手忙脚乱,

安慰了这个“不哭”,

又去给那个抹眼泪。

还有一个小男孩

在他朗读的时候

含着泪抱着他的脖子不放手。

 


2017年,红丝带学校

共十六个孩子参加高考,

其中有十五个榜上有名!



他很想送每一个孩子到大学校园,

见证他们人生的重要一刻,

但是因为在媒体露过面,

怕给孩子带来困扰就忍住。


临行前,

他只反复叮嘱孩子们两句话:

一、保护好自己,把药吃好;

二、不要再制造受害者了。

 


“你们已经是受害者了,

能不能帮助社会,

看你的能力大小。

但不伤害别人,不危害社会,

这是你的底线。”


他放心不下他们,

怕万一被知道病情受孤立受歧视,

交代他们吃药的时候要小心,

撕掉药的包装,

或者换个瓶子。



这么交代的时候,

他心里也有矛盾:

“人是要光明磊落、要诚实,

但这些都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

不告诉同学自己是感染者,

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心理负担。”

可是他知道现实环境还有待改变,

“为了能够把大学读下去,

为了生存,

他们必须面对这件事。”

 

孩子们都视郭小平为父亲,

可无论在哪里,

他始终拒绝他们叫他“爸爸”,

他说这个词的重量他无法承受,

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

他们是有父母的。


即使父母不在了,

可是他们的根还在。

有根,这些孩子不管做什么

心里也就都会

有所顾念、有所牵绊。

 

他不知道每个孩子父母的

坟墓在哪里。

所以每年清明就带着他们

在路口摆上祭品,

磕头、烧纸,

看着翻腾着的火苗,

嘴里念叨着:

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

能够得到宽慰。


  

他非常非常想念离开学校的孩子们,

但更希望他们好好飞。

如果他们飞不动了,

出了问题,或受伤了,

他仍然会在原地

等着他们……

 


NO.5

你成为了

真正顶天立地之人


郭小平十二年的付出

让关注这所特殊学校的人

越来越多。

临汾第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

经常到学校看孩子们,

给他们送衣物、学习用品,

给他们做免费CD4检查;

 

这些年,

濮存昕、袁弘等数十位知名艺人

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陪伴他们。


 

红丝带学校一个叫晓韬的男孩,

现在已经在大学就读。

他说:“我想演一个喜剧里爱笑的人。

也许命运无法改变,

但仍可以笑对人生。

是爱帮助我长出一层铠甲,

未来我要把爱的力量传递下去。”

 

在《朗读者》中,

郭小平选择了

拉迪亚德·吉卜林的诗歌《如果》,

这是他的写照,

也是孩子们的期许:



“如果周围的人

毫无理性地向你发难,

你仍能镇定自若保持冷静,

如果众人对你心存猜忌,

你仍能自信,

并认为他们的猜忌情有可原,

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

或者遭人诽谤却不以牙还牙,

或遭人憎恨却不以恶报恶,

既不装腔作势、

亦不气盛趾高……


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

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

孩子,你成为了

真正顶天立地之人。

 

红丝带学校有这样一句宣传语:

爱,出自心灵,出自本然,

是生命最美最自然最渴望的

情愫和状态,

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或事物的

珍重、眷顾和牵念,

是对世界的怜惜和悲悯。

 


“谈艾色变”的时代已成过去,

郭校长的半生奉献,

正是为了

让更多人客观地认识这种疾病。

明白日常的沟通交流,

并不会增加得病风险。

如果读到本文的你们

也能从此善意地对待患病者,

那么他的努力,

才更有价值。

红丝带不只是一种符号,

更是一种温暖!


愿这个社会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少一些歧视和伤害。

祝愿那些孩子和病痛者,

不惧流言,无畏风雨,

不再孤单彷徨,

热爱和拥抱生活,

走遍山川海洋……



—THE END—

给北洋君点个“在看”
放到朋友圈
就是最好的鼓励!

 北洋君好文:
1.消失的战斗英雄……
2.余则成已经牺牲。(全网刷屏的缅怀英雄的文章)
3.平均31岁玩命26年,他们让55颗北斗星耀全球!今天,向英雄致敬!
4.19万年轻人慷慨赴死!中国这一拳打出去,西方再不敢"霸凌"中华民族!
5."没人敢对中国动武!"这底气的背后,是我们最该致谢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